刘海峰:高考制度利弊并存,高考改革仍在继续

  11月6日,由中国教育在线主办的“高考改革下的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探索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

  会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教授作了主题为“新中国高校招生考试70年的变迁与展望”的发言,从高考制度的重要性、高校招生考试70年的变迁、新中国高校招生考试的成就以及高考改革的展望等四个方面展开报告。

  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是考试制度的核心价值与原则

  “考试制度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就是公平竞争、择优录取。高考以其公平公正赢得了社会大众的高度信任。”刘教授在分享高校招生考试的成就时,提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曾经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它意味着上大学不是靠家庭出身,不是靠走后门,而是靠勤学苦读获得的分数。

  高考制度利弊并存,高考改革仍在继续

  在高考改革的展望中,刘教授指出高考制度利弊并存,统一高考制度对中小学教育也产生过负面的影响,比如导致中学只抓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负担过重,且近视率攀升、体质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个性发展,因此必须要改革。

  2014年《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以来,最受关注是上海和浙江的新高考改革,核心就是“3+3”科目改革。学生选择性大大增加,但也带来很多挑战。今年4月江苏等8个省市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里面做了改进,改为“3+1+2”的科目考试方案。刘教授认为,这一方案既增强了学生的选择性,又能防止因为避难就易弃考物理导致科学素养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3+3”模式出现的问题。

  构建新时代下的招录模式,推动建设教育强国

  刘教授认为,在高校考试招生改革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在当前的国情下,如何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校招生录取模式,实现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最后,刘教授表示高考改革应该在全面研究、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渐进推行,这样才能够使高考继续为我国高等学校选拔合格人才,维护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以及促进社会流动,维护社会秩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高考工具箱
志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