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专业:面子重要还是里子重要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梦寐以求的目标。然而,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的8名考生却集体放弃了两所名校的志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据报道,8人中重点提到的两名学生,分别是袁梓琪与张金宇。

  袁梓琪在高考前就通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多轮考查,并得到清华大学降20分录取、北京大学降5分录取的优厚待遇。这样,他在高考分数672分的基础上再加上优录的20分加分后,成绩远超清华大学的录取线。但偏爱数学的袁梓琪最终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数学专业。“中国科技大学的数学专业是我刚跨进高中校园时的理想目标,也算是得偿所愿。”袁梓琪说。

  张金宇高考分数683分,也超出清华大学的录取线,且得到了清华大学相关专业的录取承诺。但是张金宇喜欢的是计算机专业,虽然他原来的第一选择是清华大学,但由于该校的计算机专业在安徽省只招5名学生,以自己在全省的排名,无法如愿,而对其他专业他不感兴趣,只能放弃。后来通过打听,张金宇觉得上海交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更适合自己,于是便报考了。

  同样,其他6名考生李莎莎、郭记、陈晋、段旭、汪天翔、靳博文,也都各有自己的想法,深思熟虑后,纷纷放弃了北大、清华。

  在这些学生身上,我们看到了非常成熟的大学选择观念:专业优先,其次再考虑学校。学校代表的是“面子”,但是专业却是自己的“里子”,在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需要面前,他们选择的是自己的喜爱,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选择了自己未来的职业。一般来说,喜欢和擅长是成功职业的两大基础。

  与这8名学生早早确立自己的专业方向不同,不少人在上了大学甚至工作之后还在不断寻找着自己到底擅长什么、喜欢什么。这让我想到另一位比较传奇的学生,他叫刘立早,重庆人,是清华大学建筑系2003级本科生。1998年,第一次参加高考,他被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录取,2002年获得学士学位后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化学反应工程专业,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2003年3月,他从清华大学申请退学。同年6月,第二次参加高考,他被清华大学建筑系录取。

  下面是重庆日报记者和刘立早的一段对话:

  记者:你花了5年时间,才寻找到自己最喜爱的专业,是不是很浪费?

  刘立早:那5年并未被浪费。浙大4年,我学会了调整和管理自己,还开拓了视野。4年中,有许多事件和机会,一次次触动我思考:有很多人,一生都在做自己不愿做或者不适合做的事,但他们一直没有找到或者没有勇气去找,我很庆幸我只用了5年时间就找到了,这很值得!

  记者:你当时退出清华“直博生”,给清华带来什么影响?

  刘立早:现在许多学生对清华、北大等名校有盲目崇拜心理,但有的学生进校后才发现,所学专业并不适合自己。所以退学重考的,在清华并不少见。但像我这样退了“直博生”重考清华的,却很少,所以引起了清华大学校长的关注。

  记者:有了这次经历,你想对你的师弟师妹们说什么吗?

  刘立早:填志愿应该填报你最喜欢、最了解的专业。你应该了解,你最喜欢的专业,哪所学校最强,这个专业在世界上目前的情况以及将来的发展等。我非常希望学校给高三学生开设一门了解专业和大学的专门课程。我还想对师弟师妹们说,应该敢于说“不”。

  记者:有没有想过可能考不进清华建筑系?

  刘立早:考虑过。也做好了准备,我的第二志愿就是填报的重庆大学建筑系。

  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到学习中,而且还要了解自己,主要是自己的能力:兴趣(喜好)、价值观(要什么)、能力(所擅长和不擅长)、性格等等。此外,还需要对大学的专业科系和未来可以从事的职业有较多的了解。

  (作者系内动力教育咨询中心主任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高考工具箱
志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