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入围篇
参加强基计划的考生分为Ⅰ类和Ⅱ类。
Ⅰ类考生在报考大多数院校时通过高考分数确定入围名单,一般为各省招生人数的6倍左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参照2022年的政策,有几所院校的入围方式比较特殊。
一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入围分数线为高考加权成绩,数学科目较其他科目具有更高的权重(一般为1.2倍,大连理工大学数学专业为1.5倍),北航按照专业的不同对于重点科目(物理、化学或者理科综合)也有1.2倍的加权。数学和理科成绩比较突出的同学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二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将入围方式变更为以校考初试成绩作为入围依据,即所有报考的同学均可以参加校测初试,再确定入围名单。无竞赛知识储备的同学在报考这类高校时需要比较谨慎,因为校测初试就在高考结束之后开始,几乎没有时间可以进行突击训练。
在这种入围方式下,由于“劝退”了部分非竞赛生,报考学生的高考平均成绩可能会有所降低,在折算综合成绩时,校测成绩虽然比例不变,但是起到的影响实际上变大了,具有竞赛知识储备、综合成绩相对较弱的同学可以重点关注。
Ⅱ类考生以五大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奖项破格入围,不占用本省招生人数。2022年,清华、北大开启破格审核环节获得竞赛银牌及以上的考生在以Ⅱ类考生身份报名时,学校将对报名考生审核其相关学科领域的突出才能和综合表现,审核通过后可以破格入围,审核不通过者仍依据高考成绩确定入围资格。破格审核会在大多数高校结束报名之前出结果,审核不通过的考生可以变更为Ⅰ类考生的身份报名北大/清华,也可以以Ⅱ类考生身份选择其他高校进行报名。根据去年收集到的一些信息,通过审核的考生大多课内成绩较好,或是在清华、北大的金秋营、夏令营中获得过优秀营员。
由于Ⅱ类考生在校测中天然占优,根据往年经验校考满分在录取清北时相当于高考多考了30分左右。所以对于Ⅱ类考生,只要不是高考成绩特别离谱,都建议直接报考清北。
无论对于Ⅰ类考生还是Ⅱ类考生,在确定录取名单时,都需要折算综合成绩。Ⅰ类考生按照排名顺次录取,Ⅱ类考生想要被录取需要达到本省或本省本专业Ⅰ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折算综合成绩时,高考成绩(国防科技大学为高考加权成绩,数学和理科或者物理权重为其它科目的1.2倍)占比85%。所以无论是哪类考生在高三下半学期的重点都应该是全力备战高考,对于校测的准备可以放在高考结束之后。
强基计划院校校测分为笔试、面试和体测。
其中大部分院校的笔试都是高于高考难度的,对于没有竞赛背景的学生是比较吃亏的。属于这种情况的学生,一方面需要抓住高考之后十几天的空档期进行突击,大多数强基题目相比真正的竞赛题难度还是偏小的,在考试前对于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有个大致的了解在考场上就会很有用,切忌直接摆烂;另一方面需要了解各个院校校测的特点,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相对而言,清北、中科大、浙大这些学校考试的难度是比较高的。竞赛/强基知识储备丰富、能力突出的同学事实上是可以通过强基笔试弥补一些高考分数的不足的。当然需要注意到各个学校笔试的方式是有着一些差异的。
以清北为例:北大校测考语文、数学两科,综合成绩优秀的同学更占优势,清华大学考数学+物化/文史三科,数理化的竞赛生更易发挥优势,但是同时备考三科对于没有竞赛基础的同学比较不友好。
在清北校测的笔试科目中数学是最难的:
北大考试方式为20道单选题,大部分均为联赛一试难度,少部分超过一试难度;清华为35道不定项选择题,难度在高考难题到一试之间。单题难度北大大于清华,但是清华对于计算能力和熟练度要求更高,在清北之间摇摆不定的同学可以提前做一下往年的强基真题,看谁的题目更对胃口,可以作为做选择的一个参考。
对于没有提前接触过竞赛/强基知识、高考分数也不占优势的同学,则可以重点关注一下只考面试的强基计划院校。2022年的强基政策中,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5所高校校测不考笔试(由于疫情原因临时取消笔试的院校没有计算在内)。总体而言,这15所高校强基计划面试采用随机抽签测试,重视学生专业志趣、综合素质、学科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重点参考,在华中科技大学等校的面试中明确占有一定分值,竞赛基础薄弱的考生可以重点关注。